是谁在小本本上记我吃喝拉撒的数据?!【滇金丝猴夏令营系列1】
原创 诺亚方舟 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 2018-07-25
7月的白马雪山,除了绿还是绿
”2018年7月10日-18日,我和来自8个地方的11位孩子共同在山中度过了9日。日程满满的9日夏令营,一篇文章总结难以囊括丰富多彩的自然体验。我以动物行为观察、社区走访、领导力等几个主题来记录,呈现以主题课程+孩子们的滇金丝猴脸书故事+照片记录回顾的形式,为孩子们的体验做一个全面的记录,让他们把自己的经历转给更多的朋友,分享他们在山中的趣事儿。“
——李惠,随营记者
阿拉善SEE&钛计划领导力滇金丝猴科考夏令营——动物行为观察课程记录
早在1895年,法国人就将获得的滇金丝猴局部标本带回法国,并收入巴黎博物馆。1962年彭洪绶等研究人员就在横断山地收集到滇金丝猴的皮张,证明这个曾被认为已灭绝的物种仍然存在。滇金丝猴及其所在的滇西北横断山地的生物多样性,早已受到世人的关注。从1962年到如今的56年,国内关于滇金丝猴的研究一直在进行。
2017年,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启动了20年来首次的,SEE诺亚方舟滇金丝猴全境监测项目,同时也希望通过青少年的视角来看看这群生活在滇西北的滇金丝猴,给公众带去全新感受和视角。2017年,10位孩子为公众书写了5篇生动的滇金丝猴脸书故事。2018年的滇金丝猴科考夏令营,也同样带来了动人的故事。
孩子们和巡护员一起吃了山中饭,来张合影
7月10日—7月18日,阿拉善SEE&钛计划领导力滇金丝猴科考夏令营,11名孩子,在滇西北原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中,度过9日。滇西北和内蒙古东北部、藏南共同成为中国仅存的未受侵扰原始森林景观所在地,在这里,我们一同走进原始森林,学习用科学的思维观察滇金丝猴;走进社区,了解和体验藏傈(藏族和傈僳族)文化;在自然中,提升领导力与自我对话。
救助动物,我们也有很多不了解,但第一步永远是先保证它们活下来。
——白马雪山救护站 和鑫明站长
7月的云南是雨季,白马雪山响古箐四面环山,雨水更加充沛,孩子们背着包披着雨衣徒步去观猴点。1号观猴点是响古箐13个观猴点中藏的最深的点,近一个小时地徒步让队伍中的几个孩子有些吃力,走在队伍中间的一然,慢慢掉到队伍最后,平日缺乏运动让她走的有些吃力,她靠在一棵百年的大树上,闭着眼,嘴唇红润看起来不像是我们担心的高反症状。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最后还是决定让两位老师陪她下山,及时调整身体状态。
剩下的10位孩子在一个长坡的高处终于见到了此行的“吉祥物”——滇金丝猴,第一声大呼可爱萌响彻山林时,我急忙出声制止,“大家不要太大声,扰着猴儿们”。首先出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响古箐猴群中最大的家庭群——红点,惊人的战斗力让他近几年始终处于猴群的霸主地位,16个家庭成员已然说明了他的武力值和守护能力。既然霸主地位如此明确,那获得食物肯定也是首当其冲,这不,牢牢占据孩子们视野的正是红点大家族。
“谁观察谁?”——红点的孩子们
各种惊呼和拍照过后,首次数据收集开始了。在科学研究中,对一种动物所做的行为观察至少需要500小时以上的观察数据,才能做有效的数据分析。
对于站在大树下,和滇金丝猴附近观察几个小时的孩子们来说,严谨的行为抽样观察,记录个体的每次行为及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不太容易,甚至有些枯燥。这样一个观察过程需要重复和坚持,才能获得大量数据,从而对滇金丝猴的各类行为进行归类统计。
边观察边提问,龙老师和巡护员来为你们解答
第一次观猴的数据收集,观感与体验占大比重,孩子们的数据收集被今年刚出生的可爱小猴扰的分神,但对猴儿们的兴趣被激发,对观察来说是件好事儿。
希望此行孩子们能感受到雪山精灵很可爱;徒步原始森林的感觉真好;科学思维的过程真爽。
——龙勇诚教授
首次观猴数据虽不太理想,但孩子们还是对当天的观察做了整理回顾。第二次观猴出发前,导师也再次和孩子们梳理数据收集如何记录。
每日的小组总结回顾讨论,是对当日课程更多的思考和吸收
几次观猴下来,他们所做的数据整理,在表格中呈现的数据量,远超我们的预期,甚至在归类中,呈现了各自不同的想法。通过数据对观察的个体做行为分类,同时把和巡护员、研究生和志愿者们口中了解到的故事做梳理,整理成自己的滇金丝猴脸书故事。
数据分类:Rest、Move、Communicate、Others
量化数据+质性分析,真的太棒了!
——学员家长说-海荣妈妈
想做到滇金丝猴个体识别,不容易。即使一刻不放松的盯住观察,猴子们敏捷的身影也也常常让人一番好找。
在观察过程中,耳边时不时听到孩子们地闷呼:我的猴子怎么光知道吃啊;我的猴子一晃眼没了,去哪儿了;那只母猴是谁家的;母猴为公猴理毛,公猴怎么不为母猴理毛?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些问题随队的龙教授和身边的巡护员们为他们解答,但更多问题,等他们再多了解一些关于滇金丝猴的知识,便可迎刃而解。
面对一个问题,基于这个世界上对这个问题的了解与认知,根据已经回答的东西,提出我们自己一些新的想法,基于问题提出新的问题。不是在云南,中国、德国、美洲,而是基于全球在这个问题总的认知来提这个问题。
——龙勇诚教授
滇金丝猴在全球仅存约3000只,SEE诺亚方舟滇金丝猴全境监测最后的数据会告诉我们,过去的几十年,这群生活在滇西北横断山脉的旗舰物种的数量,以及它们的种群分布变化。而夏令营的11位孩子们,将与他们的滇金丝猴故事一起,吸引到更多人去了解和保护这一可爱的物种。
你在玩啥呢~带带我呗
是谁在小本本上记我吃喝拉撒的数据?!【滇金丝猴夏令营系列1】
原创 诺亚方舟 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 2018-07-25
7月的白马雪山,除了绿还是绿
”2018年7月10日-18日,我和来自8个地方的11位孩子共同在山中度过了9日。日程满满的9日夏令营,一篇文章总结难以囊括丰富多彩的自然体验。我以动物行为观察、社区走访、领导力等几个主题来记录,呈现以主题课程+孩子们的滇金丝猴脸书故事+照片记录回顾的形式,为孩子们的体验做一个全面的记录,让他们把自己的经历转给更多的朋友,分享他们在山中的趣事儿。“
——李惠,随营记者
阿拉善SEE&钛计划领导力滇金丝猴科考夏令营——动物行为观察课程记录
早在1895年,法国人就将获得的滇金丝猴局部标本带回法国,并收入巴黎博物馆。1962年彭洪绶等研究人员就在横断山地收集到滇金丝猴的皮张,证明这个曾被认为已灭绝的物种仍然存在。滇金丝猴及其所在的滇西北横断山地的生物多样性,早已受到世人的关注。从1962年到如今的56年,国内关于滇金丝猴的研究一直在进行。
2017年,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启动了20年来首次的,SEE诺亚方舟滇金丝猴全境监测项目,同时也希望通过青少年的视角来看看这群生活在滇西北的滇金丝猴,给公众带去全新感受和视角。2017年,10位孩子为公众书写了5篇生动的滇金丝猴脸书故事。2018年的滇金丝猴科考夏令营,也同样带来了动人的故事。
孩子们和巡护员一起吃了山中饭,来张合影
7月10日—7月18日,阿拉善SEE&钛计划领导力滇金丝猴科考夏令营,11名孩子,在滇西北原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中,度过9日。滇西北和内蒙古东北部、藏南共同成为中国仅存的未受侵扰原始森林景观所在地,在这里,我们一同走进原始森林,学习用科学的思维观察滇金丝猴;走进社区,了解和体验藏傈(藏族和傈僳族)文化;在自然中,提升领导力与自我对话。
救助动物,我们也有很多不了解,但第一步永远是先保证它们活下来。
——白马雪山救护站 和鑫明站长
7月的云南是雨季,白马雪山响古箐四面环山,雨水更加充沛,孩子们背着包披着雨衣徒步去观猴点。1号观猴点是响古箐13个观猴点中藏的最深的点,近一个小时地徒步让队伍中的几个孩子有些吃力,走在队伍中间的一然,慢慢掉到队伍最后,平日缺乏运动让她走的有些吃力,她靠在一棵百年的大树上,闭着眼,嘴唇红润看起来不像是我们担心的高反症状。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最后还是决定让两位老师陪她下山,及时调整身体状态。
剩下的10位孩子在一个长坡的高处终于见到了此行的“吉祥物”——滇金丝猴,第一声大呼可爱萌响彻山林时,我急忙出声制止,“大家不要太大声,扰着猴儿们”。首先出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响古箐猴群中最大的家庭群——红点,惊人的战斗力让他近几年始终处于猴群的霸主地位,16个家庭成员已然说明了他的武力值和守护能力。既然霸主地位如此明确,那获得食物肯定也是首当其冲,这不,牢牢占据孩子们视野的正是红点大家族。
“谁观察谁?”——红点的孩子们
各种惊呼和拍照过后,首次数据收集开始了。在科学研究中,对一种动物所做的行为观察至少需要500小时以上的观察数据,才能做有效的数据分析。
对于站在大树下,和滇金丝猴附近观察几个小时的孩子们来说,严谨的行为抽样观察,记录个体的每次行为及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不太容易,甚至有些枯燥。这样一个观察过程需要重复和坚持,才能获得大量数据,从而对滇金丝猴的各类行为进行归类统计。
边观察边提问,龙老师和巡护员来为你们解答
第一次观猴的数据收集,观感与体验占大比重,孩子们的数据收集被今年刚出生的可爱小猴扰的分神,但对猴儿们的兴趣被激发,对观察来说是件好事儿。
希望此行孩子们能感受到雪山精灵很可爱;徒步原始森林的感觉真好;科学思维的过程真爽。
——龙勇诚教授
首次观猴数据虽不太理想,但孩子们还是对当天的观察做了整理回顾。第二次观猴出发前,导师也再次和孩子们梳理数据收集如何记录。
每日的小组总结回顾讨论,是对当日课程更多的思考和吸收
几次观猴下来,他们所做的数据整理,在表格中呈现的数据量,远超我们的预期,甚至在归类中,呈现了各自不同的想法。通过数据对观察的个体做行为分类,同时把和巡护员、研究生和志愿者们口中了解到的故事做梳理,整理成自己的滇金丝猴脸书故事。
数据分类:Rest、Move、Communicate、Others
量化数据+质性分析,真的太棒了!
——学员家长说-海荣妈妈
想做到滇金丝猴个体识别,不容易。即使一刻不放松的盯住观察,猴子们敏捷的身影也也常常让人一番好找。
在观察过程中,耳边时不时听到孩子们地闷呼:我的猴子怎么光知道吃啊;我的猴子一晃眼没了,去哪儿了;那只母猴是谁家的;母猴为公猴理毛,公猴怎么不为母猴理毛?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些问题随队的龙教授和身边的巡护员们为他们解答,但更多问题,等他们再多了解一些关于滇金丝猴的知识,便可迎刃而解。
面对一个问题,基于这个世界上对这个问题的了解与认知,根据已经回答的东西,提出我们自己一些新的想法,基于问题提出新的问题。不是在云南,中国、德国、美洲,而是基于全球在这个问题总的认知来提这个问题。
——龙勇诚教授
滇金丝猴在全球仅存约3000只,SEE诺亚方舟滇金丝猴全境监测最后的数据会告诉我们,过去的几十年,这群生活在滇西北横断山脉的旗舰物种的数量,以及它们的种群分布变化。而夏令营的11位孩子们,将与他们的滇金丝猴故事一起,吸引到更多人去了解和保护这一可爱的物种。
你在玩啥呢~带带我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