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落地项目

表1  建设垃圾不落地校园项目基础信息表(项目编号: V-2 )

项目地: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玉龙县二中、鲁甸乡杵峰村、新主村、太平村、安乐村、鲁甸村

项目周期:2017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

资金量:总资金159500元

执行机构:丽江市能环科普青少年绿色家园

项目简介:该项目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老君山东侧鲁甸乡。旨在通过项目实施,使鲁甸乡的少年儿童从小树立垃圾不落地的社会公德,在由村民配合孩子们形成五个行政村(杵峰村、鲁甸村、太平村、新主村、安乐)实施了“小手拉大手”、全村行动(德钦县霞若乡),在学校培训教师、学生到带动村庄父母实施垃圾不落地的行动,做到垃圾从落桶到焚烧环环相扣,安全又卫生,减少溪水和江水倾倒垃圾的行为,从而对金沙江一级溪水支流进行水源地保护。

目标任务:

1、培训示范:带头人培训:乡政府领导、村委干部、学校师生培训小手拉大手全校、师生动员培训。村民培训:村小组长和村民骨干代表的培训。

2、硬件配置(工具、安装小型垃圾焚烧炉、搭建资源分类房):建设分类垃圾临时储存房、校园垃圾焚烧炉,垃圾不落地标示、分类指示牌、使用手册。

3、制度建设:校园垃圾不落地和值日制度设计对乡中心校领导和校有关负责人进行制度展示和培训;对制度牌、手册等物料进行设计制作。

4、让学生从小养成公共卫生道德,并且将好的卫生习惯带回家,减少溪水和江水倾倒垃圾的行为,从而对金沙江一级溪水支流进行水源地保护。

预算:63800元

执行:63800元

余额:0元

报告日期:2018年12月31日

        项目综述:现代社会的商品包装给传统的农村地区带来了大量的不可自然降解的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而政府一直缺乏可行的处理方案和资金。该项目对金沙江流域其中一条一级支流发源地老君山最深处的鲁甸乡镇的5个行政村的完小,进行了“小手拉大手”的教育培训,以及实施垃圾不落地的行动。环境保护从小学生开始,并对家长造成影响使之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之中。这次项目是在2016年对杵峰村的完小实施垃圾不落地之后的第二批整体项目。

 

        项目实施及其成效:项目安置计划逐步实施:

        1、首先,2017年11月22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玉龙县二中、新主完小、太平完小、安乐完小、鲁甸完小、太平村村委会、鲁甸乡中心校,先后开展了7次垃圾不落地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处理、农药使用安全等,共计1628人参加;

        2、第二步,在玉龙县二中、新主完小、太平完小、安乐完小建设了小型垃圾焚烧炉,并建设分类垃圾临时储存房、校园垃圾焚烧炉,垃圾不落地标示、分类指示牌、并编制发放了配套的使用手册;

        3、为5所学校添置了卫生工具;

        4、在2018年6月30日鲁甸乡召开的项目总结会上,绿色家园将陈永松主任著述的《校园分类值日问答》向在座的学校领头人做了培训和示范。

 

        项目实施达到了明显的效果:

        1、通过培训、示范以及活动开展,厘清人的行为和垃圾的相关关系,开始转变师生乱扔垃圾的不文明习惯;

        2、为校园设计的卫生设备和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垃圾分类桶、垃圾分类房和垃圾焚烧炉,也“设计”了师生的行为习惯;

        3、通过制度和措施的引入,制作了《校园分类值日问答》校园垃圾不落地读本,逐步厘清了校园混合值日的弊端,为“建设垃圾不落地校园”形成制度保障。

        12月3日我们检查已经实施项目2年的杵峰村小学。学生下午下课后,清扫各个教室、校内公共路面、学校厕所。清扫后用垃圾桶把垃圾拉到焚烧炉前,然后进行焚烧。同学们的行动有条有理,动作娴熟,并且相互配合很好。看来,他们已经形成了习惯了,这个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也改变了过去校园里到处是垃圾的问题。

 

        存在问题:1)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置依然混乱;2)有的学校没有制定垃圾焚烧后灰烬处置的具体办法;3)项目的分类办法与学校现有值日制度衔接模糊,学校现有的校园卫生值日制度是玉龙县教育局制定的,项目的干预并没有影响到制度制定的决策者,现实中乡村学校就脚踩两条船,因此出现新的值日方法和旧的值日方法同时执行,因而很难激发师生彻底改变旧习的决心。

 

        跟进方案:根据上一年进展,下一年跟进以下几个方面:项目已结题,下一步需要政府部门解决垃圾焚烧后的垃圾运输及处理问题。

垃圾不落地项目

表1  建设垃圾不落地校园项目基础信息表(项目编号: V-2 )

项目地: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玉龙县二中、鲁甸乡杵峰村、新主村、太平村、安乐村、鲁甸村

项目周期:2017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

资金量:总资金159500元

执行机构:丽江市能环科普青少年绿色家园

项目简介:该项目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老君山东侧鲁甸乡。旨在通过项目实施,使鲁甸乡的少年儿童从小树立垃圾不落地的社会公德,在由村民配合孩子们形成五个行政村(杵峰村、鲁甸村、太平村、新主村、安乐)实施了“小手拉大手”、全村行动(德钦县霞若乡),在学校培训教师、学生到带动村庄父母实施垃圾不落地的行动,做到垃圾从落桶到焚烧环环相扣,安全又卫生,减少溪水和江水倾倒垃圾的行为,从而对金沙江一级溪水支流进行水源地保护。

目标任务:

1、培训示范:带头人培训:乡政府领导、村委干部、学校师生培训小手拉大手全校、师生动员培训。村民培训:村小组长和村民骨干代表的培训。

2、硬件配置(工具、安装小型垃圾焚烧炉、搭建资源分类房):建设分类垃圾临时储存房、校园垃圾焚烧炉,垃圾不落地标示、分类指示牌、使用手册。

3、制度建设:校园垃圾不落地和值日制度设计对乡中心校领导和校有关负责人进行制度展示和培训;对制度牌、手册等物料进行设计制作。

4、让学生从小养成公共卫生道德,并且将好的卫生习惯带回家,减少溪水和江水倾倒垃圾的行为,从而对金沙江一级溪水支流进行水源地保护。

预算:63800元

执行:63800元

余额:0元

报告日期:2018年12月31日

        项目综述:现代社会的商品包装给传统的农村地区带来了大量的不可自然降解的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而政府一直缺乏可行的处理方案和资金。该项目对金沙江流域其中一条一级支流发源地老君山最深处的鲁甸乡镇的5个行政村的完小,进行了“小手拉大手”的教育培训,以及实施垃圾不落地的行动。环境保护从小学生开始,并对家长造成影响使之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之中。这次项目是在2016年对杵峰村的完小实施垃圾不落地之后的第二批整体项目。

 

        项目实施及其成效:项目安置计划逐步实施:

        1、首先,2017年11月22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玉龙县二中、新主完小、太平完小、安乐完小、鲁甸完小、太平村村委会、鲁甸乡中心校,先后开展了7次垃圾不落地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处理、农药使用安全等,共计1628人参加;

        2、第二步,在玉龙县二中、新主完小、太平完小、安乐完小建设了小型垃圾焚烧炉,并建设分类垃圾临时储存房、校园垃圾焚烧炉,垃圾不落地标示、分类指示牌、并编制发放了配套的使用手册;

        3、为5所学校添置了卫生工具;

        4、在2018年6月30日鲁甸乡召开的项目总结会上,绿色家园将陈永松主任著述的《校园分类值日问答》向在座的学校领头人做了培训和示范。

 

        项目实施达到了明显的效果:

        1、通过培训、示范以及活动开展,厘清人的行为和垃圾的相关关系,开始转变师生乱扔垃圾的不文明习惯;

        2、为校园设计的卫生设备和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垃圾分类桶、垃圾分类房和垃圾焚烧炉,也“设计”了师生的行为习惯;

        3、通过制度和措施的引入,制作了《校园分类值日问答》校园垃圾不落地读本,逐步厘清了校园混合值日的弊端,为“建设垃圾不落地校园”形成制度保障。

        12月3日我们检查已经实施项目2年的杵峰村小学。学生下午下课后,清扫各个教室、校内公共路面、学校厕所。清扫后用垃圾桶把垃圾拉到焚烧炉前,然后进行焚烧。同学们的行动有条有理,动作娴熟,并且相互配合很好。看来,他们已经形成了习惯了,这个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也改变了过去校园里到处是垃圾的问题。

 

        存在问题:1)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置依然混乱;2)有的学校没有制定垃圾焚烧后灰烬处置的具体办法;3)项目的分类办法与学校现有值日制度衔接模糊,学校现有的校园卫生值日制度是玉龙县教育局制定的,项目的干预并没有影响到制度制定的决策者,现实中乡村学校就脚踩两条船,因此出现新的值日方法和旧的值日方法同时执行,因而很难激发师生彻底改变旧习的决心。

 

        跟进方案:根据上一年进展,下一年跟进以下几个方面:项目已结题,下一步需要政府部门解决垃圾焚烧后的垃圾运输及处理问题。

1 鲁甸完小班级垃圾不落地培训

2 校园分类值日问答

3-1 安乐完小未开展垃圾不落地项目前

3-2 安乐完小开展垃圾不落地项目后建设的垃圾分类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