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3. Uncategorized
  4. /
  5. 2018年第二季度报告

2018年度季度季度报告

一、大事件

        4月与5月,原西南中心的四川与重庆的会亲,分别发起并成立SEE四川中心与SEE重庆中心,为西南区域上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了两个并肩同行的团队。

 

1图1 重庆项目中心成立

 

2图2 四川项目中心成立

 

        6月22日,由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管理执行,阿拉善SEE西南中心-SEE诺亚方舟专项基金、SEE会员企业诺亚财富携手资助的"绿孔雀栖息地共管保护小区"项目,荣获“大地精华咏恒”第二届“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咏恒团队公益勋章。

3图3 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秘书长萧今上台致辞

 

二、组织建设

        二季度3个月中,西南中心工委,以微信电话,与线下碰头的方式,召开了4次工作会议,就西南中心的项目工作进展、新中心成立与发展、资金使用分配、工委委员分工等重要事项,交换意见,达成多项共识。

        同时,经讨论,由于重庆中心成立,西南中心原副主席刘欣总 与副秘书长刘智勇总,转入重庆项目中心,分别成为重庆中心主席与秘书长,西南中心空缺出工委席位,将在7月初进行西南中心临时会员大会,进行工委增补选举。

 

三、项目进展

        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SEE诺亚方舟执行团队,根据2018年的工作计划与预算。在一季度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计划执行了二季度工作。


1、社区合作社

        2018年上半年,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与滇西北5个乡镇的村民合作社签订了社区培训协议。

4图4 向白马雪山响鼓箐合作社负责人余新华授牌

 

        让参加过SEE养蜂与中草药种植培训的养蜂、种药能手,为自己所在村的村民进行基础培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解决了专家无法长期驻点,当面解答问题的困境,也调动起社区示范户的积极性,将SEE社区示范户的作用和效益最大化。后续还将有更多地区的合作社加入进来,最终形成一个落地的基层技术培训网络体系。

5图5 培训时村民在研究蜂箱的使用细节

 

2、新主植物园-本底调查-极小种群乔木回归

        2018年上半年,受西南项目中心委托丽江高山植物园的植物学者,对新主植物园进行了4次本底调查,共调查到植物170余种,采集标本100余份,照片600余张。后续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还会对当地进行进一步调查。

6图6 丽江高山植物园第四次新主植物园考查 图为泡泡叶杜鹃 (图片来自许琨)

 

        6月29日,西南项目中心也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合作,把滇西北极小种群乔木漾濞槭引入新主植物园进行实验性回归栽培。

7图7 大雨中,新主巡护员们全体出动到新主植物园,义务种植漾濞槭

 

        漾濞槭是云南省62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在中国野生环境下仅发现500棵左右,属极危物种。现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人工培育成功,决定分别在漾濞、云龙和新主三地进行野外种群重建实验。


3、绿孔雀保护小区项目

        绿孔雀栖息地共管保护小区在经过2017年的调研之后,于2018年1月30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建立绿孔雀栖息地共管保护小区,为当地的绿孔雀及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一个自然保护地,为绿孔雀的种群数量复壮及扩散做准备,并提升当地政府、社区和公益机构共同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8图8 野外巡护的巡护员

 

        绿孔雀栖息地共管保护小区项目于2018年1月30日正式启动并于当日成立社区共管巡护队,对进入保护小区的人员进行严格管控,为绿孔雀的求偶、繁殖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

        2018年4月4日,共管保护小区巡护房竣工,为共管巡护队提供了一个值班、歇脚的地方。

9图9 绿孔雀小区巡护员、在地执行机构玉溪观鸟协会团队、项目协调员小伊哨卡木屋前(照片由杨星提供)

 

        截止7月28日,项目执行方(玉溪观鸟会)在巡护房及保护小区周边张贴保护宣传标语并竖立警示牌,对保护小区内绿孔雀的主要求偶地进行投食,以保障绿孔雀的繁殖。

        西南项目中心现已收集了大量的绿孔雀相关照片及视频,如在5月份拍到的绿孔雀幼鸟,揭开了绿孔雀幼鸟在野外的行为面纱;而在2018年7月25日收集的红外相机数据中,同一窝中的4只小孔雀已经脱去雏羽,长出绿孔雀标志性的铜绿色羽毛,为绿孔雀种群动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研依据:因为根据之前的红外相机拍到的照片分析,亚成鸟(2017年出生)的数量仅为2-4只(4群),成活率极低。

10图10 还记得4月份跟着妈妈散步的绿孔雀小宝宝吗?3个月过去,它们长大了

 

4、滇金丝猴全境监测项目进展

        6月12日至22日,SEE西南中心副秘书长兼项目总监刘熙,及西南中心首席科学家龙勇诚,秘书长萧今,共同实地寻访了参与滇金丝猴全境动态监测项目的4个保护地和2所大学。全面了解了全境29群滇金丝猴调查与粪便样品采集情况,以及数据库建设与DNA提取分析状况,并与各机构沟通监测工作进展及困难,探讨滇金丝猴保护蓝皮书框架。

11图11 龙勇诚教授和萧今女士听取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维西分局和鑫明站长滇金丝猴动态监测工作报告

 

        截止至2018年6月,野外猴群分布调查以及粪便采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种群数量调查工作仍在继续进行。27群拟调查目标猴群中,目前已经完成了22群。共采集到的2000余份粪便样品,将为后续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保护管理决策体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12图12 工作在第一线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维西分局的护林员们在大雪天的严酷环境下仍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辛苦采集滇金丝猴粪便样品(照片由和鑫明提供)

 

5、版纳中蜂保育园

        西南中心在西双版纳保护区 和 纳板河保护区内进行中蜂养殖实验,一方面为当地村民的可持续生计来源,另一方面对国外曾有报道的蜜蜂趋避大象现象进行尝试,探索解决人象冲突的有效途径。

13图13 SEE诺亚方舟项目技术员正在查看中蜂情况

 

        截止2018年5月,已经在西安山间蜜语公司、西双版纳保护区管理局 和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共同支持下,分别在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保护区小糯有村瞭望塔 和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茨菜塘村 建成两个中蜂保育园,共有蜂箱284箱。

14图14 SEE诺亚方舟中蜂养殖场

 

6、傣医药种质资源保存、利用及社区减贫示范

        项目工作内容均按原定项目进度安排,适时推进,项目实施顺利、有效。项目截至二季度:

15图15 林下种植的傣药

        1、完成了20亩傣医药种质资源圃的全部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集中保存、扩繁傣医药种质资源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2、已完成180种傣医药植物的引种工作,这些植物的标牌,也已编目设计审定,正在进行制作。

16图16 种类鉴定及临时挂牌

 

        3、前期选育出的通关散、箭根薯、紫色姜等3种特色傣医药植物长势良好,同时通过人工繁育,繁育出省藤、绞股蓝、姜黄等3种特色傣医药植物,各1万株。目前正在开展绞股蓝和姜黄的林下种植工作。

        4、通过项目实施,已为当地培训了10名村民养蜂,在这些村民的带动下,保护区各村寨养殖滇南中蜂的积极性非常高,目前正在开展滇南中蜂科学养殖的示范活动。


7、濒危药用植物园

        中科院丽江高山植物园,世界海拔(3300-4000米)最高的植物园,承担着对横断山脉和高寒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濒危和珍稀物种的繁育工作。

17图17 水青树苗

 

        这是水青树苗。看起来平平常常。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生长在横断山脉。在滇西北白马雪山是滇金丝猴会栖息过夜和活动的大树。

        但多年来,白马雪山维西分局局长钟泰只看到水青树开花结籽,却没有发现它们的小树苗。他担心一旦老树慢慢老死,没有新苗长出来长大替代大树,滇金丝就栖息地就会失去主要的一种植物,滇金丝栖息地的植被就会衰退。

        前年秋天,我们的团队在响鼓箐里采集很多很多的水青树种子。我们带回来给了许琨老师。资料上说,水青树种需要在摄氏2-10℃的环境里萌发长大。大家猜想可能是白马雪山冬天和春天的气温太低,零度以下,所以无法自然萌发。

18图18 SEE诺亚方舟资源圃

 

        许琨老师和他的团队在诺亚方舟资源圃里开始做繁育。种子去年萌发出来,今年小苗已经有一尺高了。等到小苗在长大两年,可以抵抗零度以下的气温,就会移栽到白马雪山。


8、亚洲象保护

        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的8个县境内,均有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活动。过去十多年人象冲突严重,每年造成居民死伤、庄稼房屋等重大损失。SEE西南项目中心自从2014年就开始探索雨林保护和亚洲象保护。

8.1 亚洲象预警监测

        基于无线红外相机的亚洲象监测及预警系统,系2015年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西双版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邓云博士团队在国内首先提出并实践。自2015年起,该团队陆续接受北京山水-澜沧江保护项目的一期(4.95万元)和二期(4万元)资助,并于2018年起开始在阿拉善SEE基金会西南项目中心资助下开始研发对应的社区声光报警设备(资助金额10万元)。目前,该项目主要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大渡岗乡关坪村委会空格六队村进行试点。

19图19 7月27日,大象预警系统发现一头亚洲象在村边游荡

 

        2018年上半年(1月1日至7月7日期间),邓云团队共监测到村寨周围野生亚洲象活动23次,并对其中的20次进行了预警,发布亚洲象活动信息33条。

        目前,邓云团队的人工预警流程(一种野生大型兽类监测与肇事预警系统)已于2018年4月6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由SEE诺亚方舟计划资助的“一种机动式声光报警系统”已提交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并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声光报警器的01号试制样机(广播机01号)已于4月3日在空格六队村安装到位并投入试运行,02号试制样机(字幕机01号)已于2018年7月17日到货,现正准备安装。

20图20 7月27日,大象预警系统发现一头亚洲象在村边游荡

 

        为推动该项目的更大范围推广,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于2018年2月10日和2018年4月20日两次召集项目相关团队与云南省林业厅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领导座谈。

        2018年6月7日-2018年6月13日期间,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的谢开骥高级工程师至项目地考察,与各方共同探讨亚洲象肇事区内亚洲象野外智能识别与社区预警方案的具体组织与实现。

8.2 大象食堂建设

        2017年8月SEE诺亚方舟项目考察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护所江边管护站莲花塘食物源基地(原有100多亩),决定资助保护区70万元,用于食物源基地扩建(1000亩),其中原计划对地面实施烧除清理,由于西双版纳州去年年底太干旱,州政府不允许烧除,所以在雨季种植禾本科植物时,需对地面进行人工清理,计划烧除的费用则用到雨季种植时的人工清理。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高级工程师郭贤明提议,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管护所增加试验点。食物源基地试验效果显著,现已有野象常在此处活动,食物源基地建设后,也监测到野牛在此地活动。

21图21 光顾食物源基地的亚洲象 (图源见水印)

 

        目前通过人工更新和种植竹子、构皮树、中华草等亚洲象喜食植物的1500亩亚洲象食源地已建设完成。同时在食源地周边布设了30台红外相机,用于监测食物源基地内野生动物的取食和活动情况,以及食物源基地建立后亚洲象对外围村寨的影响。

22图22 村民们在做食源地清理

 

四、会员活动

1、生态毅行

        4月28-5月1日,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举办了第七届白马雪山生态毅行,本次毅行共32人参加,全程徒步23公里,从海拔2600米翻越3700米的雪山垭口,为白马雪山滇金丝猴巡护队2018年的装备购买、保险及能力建设等筹集资金24.5万元。

23图23 小小毅行者,在向白马雪山3800米高处前进

 

2、创绿家评审

        6月10日,由阿拉善SEE基金会发起,SEE西南项目中心承办的第八季创绿家云南地区评选在昆明圆满完成。本次参与云南区候选的团队共有5支。为了能帮助环保伙伴们快速成长,在活动中有所收获,评委们为伙伴提供了建议与经验供参考。

 
24图24 候选团队与评委合影

 

3、2018年 区块链全球生态大会

        6月27日 西南中心工委副主席兼秘书长 肖今女士受邀出席了,由深圳前海益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2018年 区块链全球生态大会”,获赠益链公益区块链的永久使用权。
25图25 6月27日,上海2018区块链全球生态大会,益链向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捐赠了区块链公益永久使用权。(图片来自益链)